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从废弃矿山到生态“福地”——江西寻乌战荒记

休闲2024-05-03 05:57:28954

原标题:走向我们的福地小康生活 | 从废弃矿山到生态“福地”——江西寻乌战荒记

题:从废弃矿山到生态“福地”——江西寻乌战荒记

新华社记者胡锦武、赖星、走向战荒冯松龄

赣南大地春去秋来,小康寻乌绿意盎然依旧。生活山到生态

登上江西寻乌县文峰乡上甲村一处观景台,从废放眼望去,弃矿湖泊清澈,江西记连绵起伏的福地青山尽收眼底。很难想象这里曾是走向战荒一片废弃的稀土矿区。

寻乌县稀土资源富集,小康寻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生活山到生态持续30多年的从废大规模开采,导致当地遗留下大面积的弃矿废弃稀土矿山。

稀土开采最高峰之时,江西记池浸、福地堆浸和原地浸矿等开采手段轮番上阵。“井要打到十几米深,才能喝到干净水,买菜要到2公里远的隔壁村买,连养的蜜蜂都长不大。”上甲村村民钟世展回忆说,许多村民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远走他乡。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寻乌县痛定思痛,自2010年开始进行生态修复整治工作。但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谓是字字千钧,字字千金。”寻乌县山水林田湖办负责人谢军感慨,为治理3个主要的废弃稀土矿片区,寻乌县已投入约9.55亿元。

为了恢复植被,2013年到2017年间,当地进行了大量尝试,但多以失败告终。遭遇一次次挫败后,谢军等人意识到,生态治理是系统工程,不能将山水分开治理。

为此,寻乌县成立山水林田湖办公室,把多个部门分开实施的项目,统一打包推进,探索出南方废弃稀土矿山治理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流域上下的“三同治”模式。

他们又请来科研人员制定方案,选取了50余种植物进行种植。看到灌木生根发芽,植被一天天多起来,谢军长舒一口气。

“废弃矿山植被覆盖率已达80%,我们有信心最终战胜这片荒山。”谢军说。

经过多年治理,上甲村也重获新生。

村民谢青山说,小时候屋外就是青山绿水,所以父亲给他取名“青山”。但在1995年,因难忍当地生态破坏,他的父亲带着家人搬到县城居住。如今,老父亲又回到村里养老。

而谢青山申请到10多万元政府贴息贷款,也回村里种了30多亩油茶、承包了4亩鱼塘。“养鱼一年能收入2万元,油茶前年就开始挂果了,明年就到丰产期了,好日子近在眼前了。”憧憬未来,喜笑颜开的谢青山不忘展示他前不久在微信朋友圈发的一段感言:“今天,这里治山理水,生态复绿,家乡面貌焕然一新!”

经过多年探索,寻乌县逐渐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治理的绿色发展道路,将昔日的“环境痛点”转化为今日的“生态亮点”和“产业焦点”,一些废弃的矿山变成工业园区,吸引大量企业入驻。

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寻乌县利用矿区整治土地种植油茶、竹柏、百香果、猕猴桃等经济作物2600多亩,达到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的有机统一。

生态好了,蜜源多了,钟世展又干回了养蜂的老本行。2017年,他收获蜂蜜1700余斤,当年就回了本,并且成功脱贫。现在,蜜蜂越养越多,效益越来越好。

“不吹牛地说,我现在过得是相当舒服。”钟世展给记者算了一笔收入账,他在村里当护林员年收入1万元,所种的8亩百香果年收益6万余元,平日做泥水工一天能赚250元。

身处田园花海,一些游客通过抖音展示眼前的美景。昔日的废弃矿山,已然成为旅游“打卡地”,更成了当地村民脱贫奔小康的生态“福地”。(胡锦武 赖星 冯松龄)

本文地址:http://www.jiemengs.com/html/698f999013.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美军一架F

【问答】我想找专业人员灭杀白蚁,该打什么电话

【脱贫攻坚 · 咱们村的第一书记】实干赢赞誉 帮扶暖民心

关于广州第17号通告市民普遍关注问题的权威解读

媒体:“一家三代税务人”,舆论敏感的是什么

天天315 | 经营未经检验检疫冷冻鸡中节翼等进口冻肉 三亚凯邦商贸有限公司被予以处罚款260余万元

185家民营企业纷纷把总部落户在闵行南虹桥,他们看中的是……

海口投入113.5万盆(株)草花和三角梅布景 喜迎“两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