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多数强震后滑坡活动性10年内恢复到震前水平

百科2024-05-03 22:22:352

  强震后滑坡活动性多久能恢复到震前水平?强震对山区地貌演化会有怎样影响?中外科学家经过长达十年研究,研究找到了这些问题的发现答案:大部分强震后滑坡活动性在10年内恢复到震前水平,强震为造山运动。多数动性到震

  这一研究成果《地震诱发地质灾害链效应:规律、强震前水机制与影响》,后滑恢复近日在地学领域权威期刊《地球物理学评论》上发表,坡活平研究团队由来自中国、年内德国、研究美国、发现荷兰、多数动性到震英国、强震前水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后滑恢复17位国际知名学者组成。

  论文第一作者、坡活平成都理工大学研究员范宣梅介绍说,年内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研究该校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国外同行一起开展了大量同震和震后地质灾害链形成演化机制与模拟预测研究。不仅追踪了汶川震后10年地质灾害链的时空演化规律,而且对比分析了包括2015年尼泊尔地震等全球范围内的十余次强震事件,提出强震地质灾害链效应的预测评价理论与方法。

  据悉,这篇论文总结了强震地质灾害链最新研究进展。科研人员还通过对全球范围内多次地震震后滑坡演化数据分析,揭示了大部分强震后滑坡活动性在10年内恢复到震前水平,恢复时间长短主要受降雨量、植被重新覆盖率等因素控制。

  “像是汶川地震,震后短期内滑坡活动性激增到震前的120倍,在震后3年内快速衰减,在震后10年内基本恢复到震前水平。”范宣梅说,这一衰减速率比我们震后初期预测的快得多。

  此外,科研人员通过对包括汶川地震在内的全球范围内10次逆冲断层诱发的强震物质平衡进行分析后发现,构造抬升量都远大于滑坡方量,证实了“强震为造山运动”,驳斥了部分学者“汶川地震是剥蚀运动而非造山运动”的观点。

  范宣梅说,通过对汶川地震震后物质运移规律的研究发现,震后10年被搬运到主河道的物质仅为同震滑坡物质总量的5%,其中多数以坡面泥石流和沟道泥石流的方式被运移。“换言之,绝大部分同震滑坡物质仍停留在山区内,并逐渐稳定变成地貌的一部分”。


本文地址:http://www.jiemengs.com/html/968b989230.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劳动节没好玩的吗? 《逍遥情缘》手游三大节日活动保证让你乐翻天

当绿橙遇上“黑科技”会怎样?海垦乌石农场公司无人机喷药很靠谱

长江文艺出版社3部作品获“骏马奖”

“花了不到3000元,像换了一套新住房”——西宁市老旧小区改造采访见闻

世界IP联袂共舞 中华酒与国家体育场·鸟巢开启5年战略合作

武汉蔡甸用电一“码”了然 让电价红利惠及用户

周边居民反映给出行带来不便广渠路东延将优化方案

英山县百丈河水厂开工 城乡供水一体化进度过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