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净息差承压 未来仍将进一步降息

娱乐2024-05-02 11:29:593

  长期限存款产品已经成为银行负担?近日,银行压招商银行停发3年期、净息进步降息5年期大额存单的差承消息引发市场关注。记者了解发现,银行压不仅是净息进步降息招商银行,多家银行的差承5年期大额存单已经难觅踪影。

  中长期限大额存单“下架潮”的银行压背后,是净息进步降息银行净息差持续承压。展望未来,差承银行仍有动力主动优化负债结构,银行压将部分高息存款产品发行控制在较低水平。净息进步降息

  “消失”的差承长期大额存单

  招商银行APP显示,当前“大额存单”有1个月、银行压3个月、净息进步降息6个月、差承1年期和2年期等期限产品,但最长期限为2年期,存款年利率为2.15%。

  消失的5年期大额存单并非孤例。工商银行APP显示,2024年第一期5年期个人大额存单年利率为2.4%,但参考剩余额度是“售罄”。不过3年期个人大额存单年利率为2.35%,当前仍有额度。

  建设银行的5年期大额存单同样不见踪影,但3年期大额存单年利率为2.35%。农业银行的“3年以上”大额存单同样只有3年存期的产品,其年利率为2.35%。

  如今,5年期大额存单消失已是普遍现象。记者了解到,广州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的3年期大额存单有的已经“售罄”,有的显示额度还充足,但5年期大额度存单已无选项。

  目前不少银行的3年期大额存单产品依旧在售,但利率几乎与同期限的定期存款产品持平。如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20万元起存的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均为2.35%,与整存整取3年利率相同。此外,甚至出现了大额存单利息不如定期存款的“倒挂”现象,如平安银行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为2.5%,20万元起存,而同期的存款整存整取利率为2.6%,起购金额为1万元。

  银行的息差“保卫战”

  存款是银行的立行之本,作为“吸金利器”,各大银行的5年期大额存单为什么消失不见?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组研究员周茂华表示,近年来,银行下调定存利率、压缩调整大额存单,旨在减少定期存款负债成本,以缓解净息差收窄压力。

  在利率下行趋势下,银行不愿意为长期存款支付更高的成本。同时,近两年居民存款热情较高,银行存款规模增长较快,而贷款投放难度较大,银行吸收长期存款的积极性不高。

  在这样的情况下,维持存款高利率变成“包袱”。“商业银行主要通过更大幅度调降存款利率、努力提高活期存款占比、持续优化贷款结构等来对冲息差压力。”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表示,近期,银行暂停发行大额存单,就是努力管控负债成本、稳定净息差的又一次尝试。

  目前国内银行业净息差收窄是市场普遍比较关注的问题。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截至2023年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69%,已经跌破《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中自律机制合意净息差1.8%的临界值。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净息差也分别较上年下降了31个、31个、30个、16个、20个、19个基点。

  为此,不少银行提出将加强对存款成本的控制,以应对息差收窄压力。如中国银行副行长张毅在业绩会上展望,2024年净息差仍将面临较大压力,将持续推动负债成本下降,促进低成本结算类资金占比不断上升。同时,对高成本存款压降力度加大,包括协议存款、结构性存款、3年期以上大额存单等。

  存款利率下行趋势不改

  存款利率继续降低仍是未来的“主旋律”。

  分析认为,定期存款、大额存单这种无风险投资品高速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存款利率继续下调是大概率事件,尤其是去年末国有行、股份行利率下调以来,小部分地方性银行并未跟调到位,接下来可能会继续下调各类存款利率。

  周茂华分析:“只要目前银行负债成本及净息差压力不减,银行仍有动力主动优化负债结构,部分高息存款产品发行将控制在较低水平。”

  “存款利率、压降负债成本成为商业银行的共同选择。”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进一步表示,不同的银行由于市场竞争、客户定位、负债结构等因素有所不同,调整存款利率的节奏、幅度各有不同。

  这种情况体现在部分区域性银行身上,基于自身战略诉求,不急于压降高息负债,以获得更高的存款份额,如近期山西、贵州、山东、安徽等多地银行正在积极发行大额存单,逆势揽储。

  但总体而言,全球主要央行即将步入降息周期。薛洪言表示,我国继续降息的概率较大,为稳定银行息差水平,更大幅度调降存款利率是必然选择,未来大额存单发行利率会随存款利率逐步下移。“在这个过程中,大额存单产品的吸引力也会逐步下降。”

  对于追求“稳稳的幸福”的储户而言,董希淼建议,在各类资管产品收益率以及存款利率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投资者应尽快调整好投资心态,降低对投资收益的预期。“投资者如果追求稳健收益,可以在存款之外适当配置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货币基金以及储蓄国债等产品。”

  薛洪言认为,考虑到优质投资品愈发稀缺,持有一定仓位的黄金做长期投资,或是不错的选择,中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可逢低进行布局。站在中长期投资的角度,权益型基金也是不错的投资品种。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本文地址:http://www.jiemengs.com/html/78a990802.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2024年五一假期梦幻聊斋客服部放假通知

Angelababy璀璨星光大片 黑白切换又美又飒优雅迷人

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基金设立

钛白粉涨价函“满天飞”!无奈生产成本压力仍大 厂商业绩低迷苦等需求起

媒体:“一家三代税务人”,舆论敏感的是什么

习近平结束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回国

国轩高科:大众新站标准电芯项目预计四季度投产

华人地产中介失踪案:警方展开新的搜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