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求:资本市场真正痛点在IPO 注册制有风险边界

娱乐2024-05-02 12:22:516956
距离A股市场政策“多箭齐发”已经过去两周,吴晓政策发布首周上证综指稳步上涨,求资不过本周指数再次出现下行。本市边界A股想要借政策出台重拾上涨势头短期并没有那么容易。正痛注册制

  本期首席对策嘉宾、风险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吴晓在接受专访时表示,求资此次出台的本市边界政策措施切中了问题重点,对市场信心一定会有提振作用。正痛注册制当前影响市场表现的风险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资金,是吴晓否能引来新增资金入场是市场涨跌关键,尤其是求资吸引保险、社保等长期资金进入。本市边界

  如何评价政策“多箭齐发”对市场的正痛注册制影响?A股具备企稳条件了吗?为什么说中国资本市场痛点在IPO?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发行上市规则?规范减持方面还有哪些思路?A股市场侧重融资功能,投资属性不强?财富管理机构的风险问题症结在哪里?制度应该如何来设计?怎么规范发展量化投资?第一财经《首席对策》专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

  资本市场多箭齐发,政策直击痛点

  第一财经:吴老师好,非常感谢在大家都很关注市场的时点上来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我们看到现在为了活跃市场政策已经是多箭齐发了。但是目前来看大盘还没有一个明显的大涨,怎么来看现在四箭齐发的市场效果?

  吴晓求:这个政策出台是恰当的,而且比以往出台的政策要更加准确抓住了问题的重点。因为这个市场,你细细想,它分三块:一块是资产的供给端,一块是投资需求端,还有一块是交易端。实际上我们过去把政策的调整包括一些规则的变化,重心都放在了交易端,不能产生根本性的效果。因为我们在改革和政策调整的时候是要思考究竟哪个地方损害了投资者的信心,哪个地方破坏了资本市场的这种生态链,这是要思考的,肯定不是交易端,是吧?也不是需求端,就剩下一个资产供给端。

  市场具备企稳条件,新增资金进入才能带动上涨

  第一财经:从现在来看,无论是基本面还是政策层面,您觉得市场已经具备企稳的条件了吗?

  吴晓求:从目前看,我认为市场具备了企稳的条件了。因为它毕竟把破坏市场供求环境、生态链的那些因素找到了,我个人认为会慢慢走向一个向好的趋势。

  当然这里面都要有一个条件,这些改革措施出台之后,能够吸引新增资金进入,特别是大资金进入。如果没有大资金进入,只是目前的这种存量资金,最多只能保持市场的一个底部的稳定,很难说它会发展起来。

  因为我们的A股,虽然收紧了IPO,对增发也有约束,减持有约束,但是毕竟还会有IPO,毕竟还有增发,毕竟应该说有20%的公司还是能达到减持条件的。如果把这个考虑起来,如果新增资金不进入这个市场,最多还是资金平衡的,它平衡肯定市场不能上涨。

  虽然市场的成长不是主要由资金来推动,但是没有新增资金肯定是不能成长的。所以我想这些改革希望能够吸引新增资金的进入,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如果新增资金能进入,我想这个市场还是非常可期。

  第一财经:怎么让新增资金进入?什么样的新增资金能够进入?

  吴晓求:新增资金在居民部门有个过程,我们属于叫散户投资者,这有个过程,还是要包括像社保也好,保险资金也好,它的资产配置是可以进入的。

  因为中国市场从回报角度来看,从沪深交易所的加权指数后的市盈率来看,还是比较低的,低于美国标普500。所以说从财务角度来看,它是有投资价值的,现在就只是缺乏信心,但是现在这几项措施一改,应该说对稳定信心起到作用,这个需要时间。

  中国资本市场真正的痛点在IPO

  第一财经:刚才您也提到了您觉得最重要的改革是着重在资产的供给端,资产供给端改革首要的就是IPO,但是您其实提出了不赞成这个指标都是负值的这些公司去上市,这个规则能不能更加完善?

  吴晓求:中国资本市场它的真正的痛点,刚才我说的就是在资产的供给端,说实话那两端没什么痛点,就是IPO,就是注册制。注册制改革大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我们在实践操作中我们有泛化的迹象。

  就是说把一些什么指标都是负的,而且成立时间也不长,就搞了那么几十个人,它就IPO了,说我这个是高科技企业,说我这个是在为国家的卡脖子工程做贡献。但是即使是我们不要求盈利,我们现在亏损也可以,不是不可以,但是你必须要来说服我,你的各项指标表明你是具有可持续经营能力。

  如果你搞了个几十个人天天搞科研,你只是个科研机构,你不能说你有可持续经营能力。最多在风投这个层面上可以投资,风投之后经过A轮B轮C轮VC、 PE等等,这种资本市场前端的各类资本业态可以去投,没问题。但是它不能把这类企业也叫它IPO,它跨越了资本市场前端的各种资本业态,这个有问题。

  它忽视了在不同市场主体中的它们的承受的风险边界,所以我对这个是持批评态度的。我们要坚定的推进注册制的改革,我们要深刻理解注册制的内涵,它是有风险边界的,不是说我打了个高科技旗号,我就为它融资提供便利,不可以的。

  资本市场服务融资的理念应有所转变

  我们不能够把这个市场定义为为企业融资便利提供服务,我们是要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回报的。重点是你所提供的资产一定是有成长性,而且透明度很好,所以这个市场我们一定要彻底的从融资的市场、为融资提供便利的市场,要转入到投资的市场,财富管理的市场,这个理念一定要转型。

  当存量市场有5000家公司时,提升企业质量更重要

  第一财经:业内确实一直有这种说法,就是咱们中国的资本市场就是为了给企业融资,是考虑企业融资更多的,但是为投资者的考虑并不多,市场投资属性并不强。所以在接下来这一部分,您认为还有什么可以进一步去完善的这种方式和可能性?

  吴晓求:本来市场最初的时候,当然它是一个融资的市场,当你还只有10家20家的企业的时候,它是融资市场。但是它融资它的目的还是为了投资,还是为了说让投资者去买这些资产,他认为是有价值的,它是一个重要的财富的管理机制,所以一开始融资的功能表现得更强烈一些。

  但是当这个市场有了4000家5000家的企业的时候,真的单纯的为企业融资变得真的不重要,你把这5000家搞好了,每年有极少量的特别好的企业上市,要保持一个市场的动态平衡,没有价值的企业就让它退市。然后各种制度能够推动企业能够把业绩做好,来提升自己的质量很重要,不是单纯的上完市3年以后5年以后我就减持我就跑了。

  除了大股东实控人,二股东三股东也要进行减持约束

  第一财经:规范存量减持这个方面,您之前也是提到了要把减持和分红要挂钩的,证监会也是对很多像这种大股东实际控制人也是进行了减持的进一步的规范,您怎么来看?您认为有什么可以继续探讨的,可以有改善的?

  吴晓求:还有改善的地方,现在财务约束,包括盈利,也包括破净、破发,还有三年的分红有一个累计都要达到30%,不低于30%等等这些约定。这些当然都是针对的是大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及没有实际控制人的大股东。

  实际上我觉得就从IPO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对后面的二股东、三股东,我认为也要进行一定比例的约束,让它们也要推动公司的发展,要推动上市公司能够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质量,如何创造利润,如何提高对市场分红的贡献,让他们也要发挥作用。你别看二股东三股东,也很重要,甚至包括一些VC 、PE机构。

  通过机制让股东的利益诉求趋于一致

  第一财经:对于他们来说,如果您觉得该细化的话,更细化在哪方面?

  吴晓求:用一个比如说分红的比例以及硬约束条件略低一点,低一些,但是不能没有,把股东们通过一种机制,让他们的利益诉求也是一样的,或者趋势是一样的,这种制度设计是比较好的。

  整体而言中国财富管理机构专业能力还不够

  第一财经:您又也提及了财富管理机构,您觉得现在财富管理机构它的管理的痛点在哪儿?怎么来继续地去完善?

  吴晓求:财富管理机构类型非常多,整体而言,这些不同的财富管理机构,它们的专业能力是有很大差别的。对市场的理解,对产品的风险的识别,对资产的组合,以及怎么去进行一个短期资产和长期资产的配置,这方面它们有巨大的差异。当然整体而言,中国的财富管理机构的专业能力都还不够。相比较来说,我个人认为券商和私募相对来说会好一些。

  特别是第三方持牌的机构,我对他们的这种专业能力有一点吃惊,有一点怀疑。我曾经到过一个还算比较著名的机构,我一进门我就问,你这是持有管理多少资产?比如说管理了3000亿,我说你这3000亿的底层资产是什么?基础资产是什么,大体上是一个什么结构匹配?他不知道这个什么意思。

  这就让我非常的吃惊,我就怀疑你是不是资金通道。资金通道和财富管理机构是不一样的,完全不一样,资金通道就会给客户带来巨大的风险。所以我就说我们的专业能力要提升,专业能力不提升,我们说要改善投资者结构是不可能的。监管部门还是要加强一些专业能力和信用方面的监管。

  打破财富管理机构“旱涝保收”的佣金制度

  第一财经:所以这个是不是更多的要涉及到整体的一个制度设计的问题。因为确实你佣金不少收,我亏那么多钱,我的风险还保证不了,整个制度设计还是需要继续的去把它更加的完善。

  吴晓求:对。我觉得财富管理机构的佣金要大幅度下降,你旱涝保收的什么1.5%,平时你旱涝保收,账面的收益部分你还要分,这个有问题。因为你值不了这个钱。所以如果你能值这个钱也不是不可以,因为如果给客户是创造20%、30%的收益,拿1.5%当然没问题。问题是人家亏损很大,指数可能下了10%,你亏了40%,我买指数基金也比你好。所以这方面的确需要改。可能是最多有一点基本的费用,剩下的都是根据你的收益来的。

  第一财经:尤其是公募要改一改。

  吴晓求:尤其公募要改,私募也要改。虽然私募是定向募集的,双方谈了约定的,但是公募一定是要改的。

  将量化投资纳入监管有序发展是基本思路

  第一财经:接下来我们还要谈论一个最近大家还是比较关注的热点,就是量化投资的问题。您觉得未来量化的空间大不大?我们还是需要去提防一些什么样关于它的风险?

  吴晓求:我现在处在困惑之中,矛盾之中。我一方面因为总觉得科技到资本市场,也包括交易方面是个巨大的进步,我们现在这种撮合交易,这种交易技术,当然是科技进步的结果,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结果。

  第二个就是一个用高性能的,而且又基于大数据平台的一些智商比较高的量化技术在这个市场投资,我总觉得有些不公平,对其他投资者是不公平的。所以当然也有人说你把钱给量化,你既然搞不过量化就把钱给量化。如果极端情况下,这个市场就变成了N个量化的对决了,那就成了一种游戏。当然我觉得这个市场还是要做一个财富管理的市场,不是个打游戏的市场。

  在市场没有成长动力的时候,在一个箱体里面,(量化)它的确会做得更好一点,它更理性一点。如果市场浩浩荡荡,量化也不见得(好)。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如何监管纳入有序的发展,我认为这还是一个基本的思路,当然我不认为我们一定要阻止技术的进步。

  第一财经:量化其实就是买一个波动性。

  吴晓求:对。

  第一财经:所以如果市场像您说的,浩浩荡荡,你买这些(量化也没用)。

  吴晓求:对,那就不行了。所以我就说如果市场浩浩荡荡,你可以让它去做去,你做不了的。当然这个机器数据它也会不断的扩大它的空间,等到有一天突然发现原来市场浩浩荡荡,它就放大了它的幅度了,这个也是有可能的。A股是一个坦率讲可能量化投资的天堂,因为它老是在3000~3300点之间,它一看这个就好办了。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本文地址:http://www.jiemengs.com/html/609e998432.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莱万:两年前就意识到拜仁要换血 过程并不容易

出生仅10个月的宝宝走了 父亲做了一个重要决定

零下29℃!民警暴风雪中救援被困车辆群众

郑嘉励:考古就像在城市“年轮”里挖掘故事

“五一”假期临近 交通部门多举措保障出行

未成年人频繁刷短视频?当心价值观取向受影响

俄语文学翻译家王智量辞世,享年94岁

神十五“圆梦乘组”太空闲暇:种菜、K歌、打乒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