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收!我科学家成功培育多年生稻

探索2024-05-10 01:16:1559

原标题:一种多收!种多我科学家成功培育多年生稻

(见习记者阮紫嫣 记者张勇)据云南大学胡凤益团队介绍,收科生稻12月16日,成功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公布“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培育该团队创制的多年多年生稻研究成果入选该榜单,成为今年中国唯一入选,种多也是收科生稻农业类唯一入选的科学突破。

经过20余年的成功探索,胡凤益团队创制的培育多年生稻是稻作育种的一个创新。多年生稻在适宜地区种植一次,多年可连续免耕收获3至4年,种多每年收获2季,收科生稻平均每季产量为6.8吨/公顷,成功与一年生稻产量(6.7吨/公顷)相当。培育在种植中,多年第二年起便无需买种、育秧、犁田和移栽等生产环节,仅需田间管理和收获两个生产环节,每季每公顷节约劳动力68至77人次,节约生产投入46.8%至51%。

基于免耕生产方式,多年生稻播种一次持续收获多年,这也改善了稻田耕层土壤结构,培肥土壤,其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每年分别以0.95吨/公顷和0.11吨/公顷的速率增加。这一创新研究,将有助于维护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同时对其他多年生粮食作物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截至2021年,多年生稻已在中国及南亚东南亚和非洲等“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多个国家试验示范成功,惠及5.5万余农户。

“多年生稻这一研究成果是革命性、颠覆性的。近万年来,我们人类将多年生的野生种驯化成一年生的栽培种,提升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保证了人类的繁衍生息,但同时却带来了土壤承载能力下降、水土流失、高劳动力强度等问题。我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将一年生的栽培种变成多年生的栽培种,让轻简化的粮食生产方式成为可能。”云南大学农学院院长胡凤益说。

今年11月,云南大学多年生稻团队青年教师张石来、黄光福、张玉娇以及全国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吕修涛推广研究员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可持续性》发表了题为《多年生稻可持续的生产力及生产潜力》的科技创新成果,并同步发表了题为《多年生稻变革促进可持续农业》的研究简报,详细报道了该团队20多年来坚持和探索多年生稻的培育、创新、应用。

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胡凤益表示:“育种和耕作栽培技术的本地化是关键。”下一步,该团队将在多个地区进行品种选育,并对越冬、免耕等核心耕作栽培技术展开研究。目前,云南大学有许多来自南亚、东南亚、非洲的学生对多年生稻进行研究,“多年生稻研究不仅是面向全国的,也将是面向全球的”。

据悉,《科学》杂志每年都会评选出1项年度科学突破冠军以及9项年度科学突破入围奖,展示一年中最重大的科学发现、科学进展和趋势。(本报见习记者 阮紫嫣 张勇)

本文地址:http://www.jiemengs.com/html/822e998510.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买保险时录音录像可避免纠纷

曼联公布对阿森纳名单,两新援首秀桑乔落选!滕哈格批评球员态度

2023北京文化论坛将于9月14日至15日在京举办

国家外汇管理局郑薇: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汇率避险,设立汇率避险资金池等降低中小微企业套保成本

米利唐社媒:伯纳乌又一个难忘的夜晚 冲向第15冠

生不逢时的宝丽来,ONE 600 系列相机

中国厂商引领!AI推动光通信器件市场激增

3000亿A股龙头 1天迎超400家机构!高瓴资本等纷纷现身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