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赶超越的“基础支撑”

时尚2024-05-03 04:55:269

陕西县域经济从小变大,基础支撑由弱变强,追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基础支撑

内生动力不断增强,追赶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70年来,基础支撑在历届省委、追赶省政府的基础支撑坚强领导下,陕西县域经济从小到大、追赶由弱变强,基础支撑取得了可喜的追赶发展成就。特别是基础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追赶以建设富强和谐美丽新陕西为目标,基础支撑贯彻新发展理念,追赶将落实“五个扎实”要求、基础支撑实现追赶超越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县域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县域经济为推动全省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经济总量实现突破性发展。2018年,全省77个县(市)实现生产总值10738.27亿元,经济总量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是2004年的10倍。县均生产总值由2004年的13.97亿元增加到139.46亿元,有39个县(市)生产总值超过百亿元大关,有11个县(市)生产总值超过200亿元大关。县域人均GDP达到49882元,是2004年的10.4倍。县域经济占全省的比重达到43.9%,较2004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近十年来,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达到10.9%,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

——县域经济财力大幅提升。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我省各县(市)财力有了大幅提升。到2018年,全省县域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19.31亿元,是2004年的8.4倍,年均增长达到15.2%。县均地方财政收入5.45亿元,较2004年增加了4.79亿元。全省县域实现总税收收入达到1023.56亿元,首次跃上千亿元大关。县均总税收收入13.29亿元,总税收收入超过10亿元的县(市)达到17个,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强县引领作用突出。70年来,面对经济基础薄弱的落后局面,我省狠抓经济建设不放松,尤其是近年来,各地依托区位、资源优势和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大力招商引资,发展壮大工业,县域经济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涌现出一批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对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17年,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67.49亿元,占全省县域经济总量的35.8%,比2004年高9.2个百分点。“十强县”县均GDP达到356.75亿元,是2004年“十强县”的8.6倍。县域GDP最高水平从2004年的52.37亿元,发展到2017年的1110.33亿元,增长了21.2倍。在2004年到2017年的14年里,全省先后有4个县进入“全国百强县”,有12个县进入“西部百强县”。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70年来,为改变我省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的发展状况,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到2018年,全省县域产业结构为12.4:55.8:31.8。与2010年相比,第一产业占比下降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下降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提高4.5个百分点。特别是近年来,围绕服务业发展,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县域第三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2018年全省有28个县(市)第三产业比重超过40%,已经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潜在力量。

——农业产业化成效明显。70年来,我省围绕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持之以恒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建设各类农业示范园区,着力打造区域特色农业,积极创建区域农产品品牌,农业产业化迈出新步伐。到2018年,全省园林水果1670.88万亩,其中苹果896.35多万亩,产量1008.69万吨,猕猴桃79.74万亩,产量94.79万吨,苹果、猕猴桃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截至2018年12月底,我省县域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92家,占全省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量的70.8%。目前,关中已形成以奶畜、肉牛、蔬菜、粮食为重点的主导产业带,陕北已形成以山羊、红枣、小杂粮为重点的潜力产业带,陕南已形成以生猪、茶叶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带,渭北已形成以苹果为重点的优势产业带,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特色更加明显,农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工业主导地位增强。70年来,为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我省从工业入手,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各地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集中力量建设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加快培育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工业规模,县域工业快速发展。到2018年,全省县域实现工业增加值5358.12亿元,工业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9.9%,与2004年相比提高了13.2个百分点。县均工业增加值达到69.59亿元,是2004年的13.6倍。县域工业的迅速崛起,强力支撑了我省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区域发展趋于协调。70年来,面对全省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状况,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政策,特别是近年来围绕“强关中、优陕北、兴陕南”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关中协同创新发展、陕北转型持续发展和陕南绿色循环发展,陕南、陕北经济发展得到很大的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效果。到2018年,关中、陕北、陕南县域经济占全省县域经济的比重分别为40.5%、37.3%、22.2%,与2004年相比,陕北占全省县域的比重提高了9.9%,陕南提高了1.9%。从陕北看,充分利用丰富的能源优势,大力发展县域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到2018年,陕北两市21个县(市)实现生产总值4004.69亿元,县均GDP190.7亿元,是2004年的13.6倍,分别比关中、陕南高54.81亿元、91.32亿元,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从陕南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陕南三市24个县实现生产总值2385.15亿元,较上年增长9.5%,增速比全省高出1.1个百分点,发展速度持续领跑全省县域经济。2017年,城固县、南郑县首次进入我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

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增强

——投资消费快速增长。70年来,为夯实县域经济发展潜力,我省各县(市)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狠抓项目投资,县域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到2018年,全省县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增长13.4%,高于全省平均增速3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增长26.5%,高于全省平均增速4.2个百分点。从2005年至2018年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达到27.5%,有力的支撑我省县域经济高速发展。同时,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各地加快批零、住餐业提档升级,加快培育商业新模式,大力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快增长。到2018年,全省县域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86.77亿元,县均达到32.3亿元,是2004年的7.3倍,年均增长达到15.4%。

——非公有制经济占据“半壁江山”。70年来,为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双创”工作深入开展,强化鼓励、引导和扶持各类市场主体,努力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不断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推动力度,全省县域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2018年,全省县域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5198.2亿元,是2005年的8.9倍,占全省县域GDP的比重为48.4%,较2005年提高了12.6个百分点,县域经济活力不断释放。

——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70年来,为改变城乡二元化发展格局,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我省各县(市)以加快重点县城、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为切入点,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推进有条件农民进城落户为抓手,加快建设农民幸福家园。到2018年,全省县域城镇人口1003.43万人,县域城镇化率达到46.7%。与2013年相比,县域城镇人口增加156.63万人,县域城镇化率提高7.4个百分点,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加快了县域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步伐。

——发展动力不断增强。7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全省把培育和发展市场主体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一环,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提升营商环境,使各类市场主体得到快速发展。为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科技成果向县域转移转化,县域高新技术企业茁壮成长。2018年,全省县域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79个,县均2.3个。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加。70年来,为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我省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省委省政府更加关注民生,大力实施农民增收“七大工程”和民生“十大工程”,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到2018年,全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1213元,是2004年的6倍。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19元,是2004年的4.4倍,城乡收入比由2004年的4.0到2018年的3.0,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缩小。(陕西省统计局)

本文地址:http://www.jiemengs.com/html/851e989307.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暴雪来大的!魔兽世界正式服怀旧服探索服将同步联动,汇聚到一起!

新华全媒+丨用我的坚守换你的团圆——3个“00后”的抗疫中秋

警惕预付消费掩盖下的非法集资陷阱

云时期如何找工作?90后在家也能“云营业”

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今日首次海试

100亿流量、100场直播 抖音援鄂复苏计划助力湖北复工复产

数字 绿色 融合从中国质量奖榜单读懂三个“信号”

下游多领域需求旺盛 化工行业景气度料持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