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特刊 |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立足海洋 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

综合2024-04-29 16:07:4042597

原标题:教师节特刊 |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立足海洋 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以学科建设为基础、教师节特建设以人才强校为抓手、刊海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立足海洋 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校园风光。南热南自卓越 摄

■ 容朝虹 易建阳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的洋学院立洋服前身是琼州学院,在近70年的足海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为海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服务的贸港办学宗旨,走出了一条自强自立的教师节特建设发展道路,被誉为“海南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的刊海摇篮”。

从热带雨林走向南海之滨,南热南自向着蓝色海洋扬帆启航;从传统学科到特色优势学科转型,洋学院立洋服稳步迈向综合实力全面提升的足海海洋高等学府;从海南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的“摇篮”发展成为以热带海洋为特色的海洋类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实现了一次又一次成长和跨越。

近年来,贸港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抢抓机遇,教师节特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刊海狠抓人才培养质量,南热南自紧密对接国家战略急需和海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海南区位、资源和政策优势,加快转型建设,推动内涵发展,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学校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党委书记王长仁表示,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大背景下,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将开启学校发展“加速度”,努力建成国内一流、以热带海洋为特色的海洋类大学,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加快向海转型步伐 走特色发展之路

环山临海的校园美景中,一座座别具风格的教学科研办公楼,在绿树和湖水的掩映下显得格外秀美。校道两旁的花草树木随风摇曳,仿佛在迎接返校的学子们。9月5日,坐落在三亚的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迎来2020年秋季学期开学返校的第一批同学。

“蓝色代表我所向往的大海。能在中国最美丽的海洋大省,就读海洋科学专业,是我实现梦想的起点。”徐小娟是来自学校海洋科学技术学院2018级海洋科学专业的学生,像她一样因为被特色专业所吸引的学生不胜枚举。

在省委、省政府的号召下,海南吹响了建设海洋强省的集结号。2015年9月30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正式在学校三亚校区揭牌,标志着海南有了自己的海洋类高校,翻开了培养各级各类创新性应用型海洋人才的篇章。

该校的创建和创新发展,是省委、省政府基于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并获得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的大力支持,顺应了国家海洋强国、海南海洋强省战略的需要。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校长陈锐表示,转型海洋类高校发展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十三五”期间,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以来,学校发展步入快车道。不仅办学空间不断拓展,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也越走越宽。学校的办学定位从传统师范院校转变为以热带海洋为显著特色的海洋类高校,立足热带和南海,坚持特色发展,大力推进学科专业向海洋转型。

坚持点上突破与以点带面相结合,通过打造海洋类优势学科专业,带动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同时积极参与补齐海南高等教育的学科短板,专业建设瞄准自贸港建设亟需的人才需求,并不断汇聚服务海南的各类高层次人才,持续提升学校服务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能力。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生参加第十一届中国杯帆船赛。

凝练海洋学科特色 提升海洋科研水平

学校的学科建设和转型发展离不开人才。海南自贸区(港)建设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引进、公开招聘和中组部挂职派遣等方式,学校党委班子成员结构有了极大的改变,60%的成员为海洋领域的专家学者,专业领域覆盖物理海洋、海洋技术、水产、海洋生物、海洋生态和海洋旅游。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整建制转隶学校,并与学校涉海学科深度融合发展,从人员、设备、基地等多方面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海洋科教实力。2020年,学校新增两个院士工作站,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蒋兴伟院士和中国海洋大学包振民院士均将其唯一的院士工作站设在学校,与学校展开深度合作。目前,学校院士工作站、创新平台数量增至4个,5位院士与学校建立了长期工作协议,所有涉海学院均有院士领衔。

学校始终坚持贯彻执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全面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服务机制,出台了《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柔性引进人才暂行办法》等办法,坚持引育并举,涌现出一批学术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的领军人才和发展潜力较大的中青年优秀学术骨干,为学校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自《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颁布以来,引进高层次人才56名。2020年,学校6个人才团队进入省“双百”人才团队(各3个),学校引进人才、副校长茅云翔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完成的论文在Nature杂志子刊《自然—通讯》在线发表,这是学校首篇海洋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

2018年底,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办学层次再上新台阶。今年,学校将在更多学科冲击硕士点,包括若干重要的海洋学科,并布局新的学位点建设。学校理工类涉海学科专业逐步形成了海洋科学与技术、水产与生命、航海三大主线。首次获批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海研发中心,新增海南省海洋测绘工程研究中心和海南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工程研究中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基地数量达到12个。随着人才大引进和平台大建设,学校承担大项目的能力不断加强,近两年先后承担自然资源部“1558工程”项目7991万元;“崖州湾海洋牧场示范项目”2000万元,获批海域使用1000亩,“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2355万元。学校与中科院深海所、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广州能源所等单位在南海动力环境数值模拟、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观测装备研制等多个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2019年初,学校成功举办“水产南繁种业与健康养殖学术研讨会”。基于这次会议的研讨成果,林浩然、包振民和桂建芳三位与会院士联名建言省政府主要领导并得到支持,开启了水产育种正式纳入南繁硅谷。

针对不同学科领域的特点,学校实行分类指导和支持,集中有限财力精准投入,各科研平台和基地的建设力度加强,科研条件明显改善,科技创新潜力不断释放,科研项目总量和层次、科技成果转化率显著提高,支撑行业产业与区域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鼓励师生参加全国海洋大赛 营造校园海洋文化

对于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这样一所海洋高校而言,亟需在校园文化中注入海洋元素。学校邀请全国海洋观教育基地主任干炎平教授为师生做系列海洋讲座,连续两年组织全国海洋文创获奖作品来校园巡展并举行颁奖典礼。鼓励和组织师生积极参加每年的各类国家级海洋大赛,在层层遴选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师生对于海洋的认知。

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学校学生连续3年获得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一等奖,2019年首次参加全国大中学生海洋文化创意大赛获得铜奖,2019年获得全国海洋知识竞赛大学生组总决赛第三名大洋奖,获奖的雷泽林同学获得了随我国科考队员一同参加大洋科学考察的宝贵机会。另外,参加全国大学生水产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水族箱造景技能大赛也都斩获颇丰,夺得多个一等奖。通过经常性在校园营造海洋大赛的氛围,使各个专业的同学们了解海洋、认识海洋、热爱海洋,不断增加海洋知识,增强海洋意识,鼓励他们树立投身祖国海洋事业、成为建设海洋强国和海洋强省主力军的远大志向。

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支撑地方经济发展

目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以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和海南自贸港建设为依托,设立了二级学院18个,开设本科专业53个,专科专业5个,其中涉海专业19个。海洋科学、海洋工程、民族学等3个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形成了海洋、旅游、民族、生态四大特色学科专业体系;不断强化“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的应用型育人特色,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稳步推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现有省级应用型转型专业1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5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8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以上教学大赛奖9次,承担省级以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56项。形成“服务于南海战略需求热带海洋专门人才新型课程群构建与实践”“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帆船运动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等高水平教学成果。

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生源质量和培养规模不断提高,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和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成果凸显,40%的学生在二年级就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活动,获批的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数量逐年上升。俄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外交部高度肯定。

“高校的使命是培养人才。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在人才的培养方向上,学校以行业、产业的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陈锐介绍,近年来,得益于海南自贸港建设和人才强省战略,学校积极培育旅游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海洋、海事等方面的人才。比如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建立并实施船员教育与培训质量管理体系,今年8月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签发的船员培训许可证,获准开展电子电气员等4个项目培训。

促进对外合作交流 服务国际教育创新岛

近年来,依托三亚的区位优势和自贸港建设的政策优势,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按照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的要求,明确“面向东盟,面向南海,面向全球”的国际化办学定位,以人才培养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科学研究国际化和服务城市国际化为抓手,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化交流合作优势日益彰显,在国际化办学、师生交流、科研合作、“一带一路”国家汉语推广等方面合作力度不断加大,成绩显著。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作为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外交部、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上海合作组织大学区域学中方研究中心,教育部区域与国别中心-马来西亚研究中心,先后与21个国家和地区的154所高校及教育机构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赴境外教育、学术交流、课题研究及访问,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主办了 “中国-东盟大学校长论坛”“中国-东盟智库论坛”“第四届中国-东盟青年论坛”等多项重要国际会议;组织海洋学科建设、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和药物研究、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控制等多个专题培训,得到国内外专家及学者广泛认可。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与奥地利IMC应用技术大学、泰国孔敬大学合作举办的合作办学项目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国际复合型人才。学生协助接待外国政要和客人来访,如2019年瓦努阿图总理到访学校,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生用英文为其讲解,受到省外办等多个单位的好评;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等大型国际会议中担任志愿者,广受赞赏。设立各类留学生奖学金,招收来自全球的国际留学生。引进全球高层次人才。持续推进外交部、财政部批准立项通过的“中国-东盟海洋人文合作与交流平台”项目,加深与东盟国家教育与文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海外汉语推广事业,担当起讲好海南自贸港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让中华文化在东盟各国乃至全世界开花结果的重任。

“我们将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加大国际开放与合作力度,将国际化思维贯穿学校发展始终。面向东盟,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着眼全球战略布局,拓宽国际合作办学渠道和途径,深化前沿科学合作共享。继续加大全球化人才引进力度,积极探索人才国际化、用工国际化体制机制。”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负责人介绍。

王长仁表示,学校将牢牢抓住“一带一路”倡议、海洋强国战略和海南自贸港建设“三大机遇”,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加快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热带海洋、民族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海洋大学,为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作出更大的贡献。

)(容朝虹 易建阳)

本文地址:http://www.jiemengs.com/html/831a998911.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警惕疲劳驾驶—— 司机耍“聪明” 交警递罚单

冬奥会首席医疗专家麦克洛斯基:“我们在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

特别报道丨即将开园!中国吉林网带网友云游长影世纪城

10年积案一朝执结 益阳市大通湖区法院党建引领攻坚“钉子案”

江西南昌一小区发生火灾 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

海南旅游“出圈”“吸粉” 春节黄金周年味足人气旺

北京2月8日新增1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4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

《宋庆龄在1946》出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