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因结余不足陷入“死循环”!应如何破局?

探索2024-04-29 05:13:33495
一直以来,死循环我们陷入了医院发展受限的公立死循环:医院的发展离不开学科发展,学科发展需要技术支撑(科研、医院因结余临床专科),足陷技术的何破发展需要资源投入(人、财、死循环物)。公立前的医院因结余医疗收费标准,没有足够的足陷结余增加资源投入,增加结余只能从控制成本入手,何破但患者和员工满意度的死循环提升主要来源于服务的增加(差异化服务和延伸服务),服务的公立增加必然导致成本的增加。如何破局?一直困扰着我们。医院因结余

缺资金缺资源?

提高效能是足陷破局之本

医院经过药品零加成、耗材零加成以及药品和耗材的何破逐步集采,医院有效收入只有50%左右,而人员成本支出逐年递增,不少医院相关占比已经达到40%,医疗收入中只剩下10%的资金用于其他成本支出及医院发展投入,很难满足医院高质量发展需求。

医院收费标准源于区域中医疗样本的均值及地区收入水平,医保更多是倡导广覆盖、低保障。如果医院单纯追求医保结余,容易陷入追求简单病种,难以提高技术的困境。

笔者曾经分析住院天数与医疗收入的关系时发现,住院前三天收取的费用占整个出院费用的50%以上,因此缩短平均住院日最能体现医院效能提高。

目前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手段包括「全院一张床」、预住院、日间手术、日间化疗等,医院应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适合医院发展的措施。

比如「大专科、小综合」的综合性医院,某个学科在医院属于绝对优势专科,如果实施「全院一张床」,有可能导致全院90%的患者都是来自某专科,其他专科完全没有发展空间,因此「大专科、小综合」医院更适用预住院模式,在资源合理分配的情况下,进一步缩短平均住院日;学科发展较均匀的综合医院,或引进了新学科暂时无法分配床位资源的医院,更适用「全院一张床」。

提高效能间接上减少了人员成本支出占比,医院有较充裕的资金投入学科建设以及患者服务中。因此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中,「提升新效能」可以为「引领新趋势」、「激活新动能」提供足够的资金和资源。

树立品牌

保证持续的患者来源

效能的提升有可能碰到另外一个尴尬局面:患者来源不足。

从我国2015年-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全国出院人数在2019年达到最高峰2.7亿,2020年因为疫情原因下滑到2.3亿,2021和2022年分别为2.4亿和2.5亿;床位的增长率2019年依然在6%,疫情后下降为2%,但仍然在增加,导致部分地区医疗资源有剩余现象。

医院要保证有持续的足够的患者来源,必须在提供相同的技术服务时,产生品牌效应。2023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推动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针对《指导意见》提及内容,某医院提出要提供一站式、全流程诊疗服务:例如神外、脊柱手术后患者与康复科、社区康复、家庭康复联合打造学科特色;

要建立学科融合、优质高效的高水平临床专科群:例如成立变态反应中心,利用国家重点学科带动耳鼻喉科(过敏性鼻炎、鼻窦炎专病)、皮肤科(皮肤瘙痒专病)、呼吸科(慢性咳嗽专病)、儿科(儿童慢性咳嗽专病)以及省过敏反应与免疫重点实验室等。

此类学科拆分重组容易陷入形式大于内涵的状况,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依然各自为政;没有配套宣传,患者在就医选择时没有体现学科优势,更谈不上品牌。

医院或者学科品牌主要在于技术和服务差异化,针对一类人群,解决一个痛点,能讲出故事,给人深刻印象。品牌打造不只是知名度的提高,更是品质的保证。在越来越内卷的医疗行业中,同质化管理水平下的差异化服务,将会引导患者流向更具专科特色的医院就医。

打造医院文化要务实

来不得虚的

每家医院都有自己的院训、服务理念、愿景,但这些只是医院文化的文字性表达,务虚还是务实,主要看落地措施。常见的收集意见和建议措施如民主评议、职工满意度调查、院长信箱等,有专门部门整理内容,发给相关部门给出整改措施,反馈到院领导及支部。思考如上方式存在三点问题:

1. 多为匿名意见,反应问题虽然客观,但角度片面,提及的建议可用性很少,片面的建议缺乏全局观,更多只是表达不满;

2. 只有文字表达,没有面对面沟通,表述不一定准确,影响判断与改进措施的制定;

3. 缺乏荣誉感,多从自己角度而非医院角度提建议。

对比上述模式,某医院推出的「季度优秀员工奖」,让我印象深刻,有5个特点值得借鉴:

1. 为何选择季度:年度优秀奖各医院都有,一年一次,影响力度较弱,刺激力度不够;

2. 必须给没有任何职务人员一定数量的名额:医生6名、护理7名、医技4名、行政后勤3名,他们必须是来自最基层的人员,每个人都需要提出一个改进问题,代表最基层的意见;

3. 推选时考虑所在科室多样性,比如一个科室多次都没有优秀员工,则优先考虑,保证在一定时期内能听到来自每一个科室的意见和建议

4. 座谈会形式:院领导与优秀员工共进晚餐,面对面交流,互动交流能更好理解每一条意见,某些不成熟的想法在互动中有可能形成初步解决方案;

5. 从20年前的800元到现在的3000元,奖励力度有一定吸引力,更能正向引导员工表达意愿

「季度优秀员工奖」采用奖励的方式加强各级沟通,让人有荣誉感和归属感,真正从医院管理和发展的角度提建议而非从利己角度,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医院文化建设周期较长,见效慢,但却是医院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绩效激励方案能有短期效应,达到医院短期目标;但医院长期发展,实现医院愿景,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必须重视医院文化体系建设。

政策落实到位

重视内涵而非形式

国家目前对于医院的发展画出了四条路线: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两条赛道:医保控费、国家绩效考核。

如何分解战略目标,给予每个科室发展空间?对于医院整体战略目标,关键在于找准定位,同时合理分解到各科室,根据科室特点划分科室目标。

学科发展应分类,比如第一类为医院重点投入的重点学科,此类学科占用医院较多资源,人员投入、床位分配都有绝对的优先权,此类学科考虑的是在国内的学科地位、影响力、科研能力等;

第二类为主流专科医院的临床专科,更适合用于赚取医院发展资金,如眼科、口腔科、皮肤科等,此类学科的特点是收费项目成本占比较低,能体现医护人员价值,可给予中等资源投入,科室重点在于收入与成本控制;

第三类为医院扶持科室,此类科室应控制发展规模,适当投入教学资源,承担医院公益性活动。各学科不同定位,不同投入,最终合力为医院整体目标。

笔者认为,规划医院发展愿景,制定医院战略目标时,医院定位确定后不能轻易改变,短期目标可调整但不能摇摆;

每年的重点指标不宜过多,控制在三个以内,改善后更换或者修改权重;

医院政策落实到位,重视内涵而非形式;

执行效果反馈按季度、半年、一年为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每一个政策都有时效性,不能只有开始,没有结束。

本文地址:http://www.jiemengs.com/html/966f998173.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艺界、社科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

前山东主帅:中国足球没有太大进步 球员球商不高

那不勒斯下周报价萨马尔季奇 提供250万欧年薪

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绿氢是深度脱碳的必然选择

4月国产游戏版号出炉:《失落之魂》《破碎之地》等95款游戏过审

《暗黑不朽》岁末庆典开启

“再来一次12级地震给甘肃”,鱼某被拘留!

2023之“热”:在“最热的一年”,以热爱掀起生活的热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