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肖澜谈《心居》:有时代温度和人间烟火的上海生活画卷

休闲2024-05-10 21:01:307344
改编自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滕肖澜同名小说的滕肖电视剧《心居》正在爱奇艺独播,东方卫视、澜谈浙江卫视上星播出。心居以买房为切入点,有时烟火从四世同堂的代温度和的上上海人家,引出丰富的人间线索和众多的人物,衍生至社会多层面,海生活画为观众展开了具有时代温度和人间烟火的滕肖上海生活画卷。《心居》从市民的澜谈小日子,品出城市生活的心居大味道,从心心念念的有时烟火买房,推动剧情发展,代温度和的上探索人性和世情变化:融入上海、人间婚姻维护、海生活画情感追求、滕肖职场发展、个人成长、吾心安居……引发着观众追剧时的思索。通过作家和评论家的对话,让观众更了解作家从小说到剧本,创作家庭情感大剧《心居》的过程和观剧体验。作家对上海的深厚感情成为她的创作动力,讲述每个人都在艰难而又孜孜不倦地活着的故事中,反映出上海人的坚韧和通达。在戏剧冲突和人物真实性中找到平衡点王雪瑛:第一次看到自己虚构的小说,变成具象可感的电视剧,看到自己笔下的顾家一家人活跃在屏幕上,内心是怎样的感受?他们是你心目中的他们吗?《心居》让观众看到了生于斯长于斯的上海人;折腾半辈子好不容易才回来的老上海人;为了留在这片土地而不断努力播洒汗水的新上海人。不同的上海人共同酿出了今天的 上海味道 。目前上海正处于全力抗疫进行时,《心居》的热播,让我感受到了上海有力的心跳,想起了你在创作谈中的话:上海,作为我笔下常驻的城市,对她始终怀有无比深厚的感情。观看《心居》中鲜活的上海生活大戏,你对上海,上海人,上海的日子有着很多感慨吗?滕肖澜:《心居》是我写的第一部剧本。新奇也忐忑。听着音乐响起,看着屏幕上熙熙攘攘的上海早晨,我确实挺激动,心砰砰直跳。因为之前没有看过成片,所以我也处在普通观众的位置,但又不全是观众,毕竟内容我是知道的,这感觉很奇妙。《心居》拍得很有生活质感,这是滕华涛导演所擅长的。开始便把一大家子形形色色的人物展现在观众面前。一些朋友给我发消息,挺有上海味道,这让我很开心。我对上海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刻画上海,刻画上海人,是我写这部作品的初衷。我希望《心居》,能让读者和观众看到上海人是怎么过日子的。上海人不会是完美的,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会闹矛盾。过日子不可能一帆风顺,尤其是在文艺作品里,会把这些矛盾冲突放大。但我希望,矛盾都不是故意为之,而是从人物各自的角度,自然生发出来的。必须在戏剧冲突和人物真实性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让大家觉得好看,又能感受到作品是可信的,人物是现实中可以想见的,说的是人话,做的是人事,这点很重要。人生不易,或许是看《心居》后,给人的直观印象。我更希望大家在感慨人生不易时,更珍惜当下,珍惜眼前人。即使身处逆境,依然对人生抱有希望。一如我们此刻全民抗疫的城市,虽然很不容易,但终有春暖花开的时候。王雪瑛:你既是《心居》小说的原著,又是同名电视剧的编剧,你的创作让文学与影视融合共生。你是一个成熟的作家,剧本创作的新手。《心居》剧本的创作过程很有挑战性吗?与小说创作相比,有什么新鲜的创作体验?让你感到棘手的是什么,最有成就感的是什么?用多长时间完成了剧本的创作?修改过多次吗?何时有了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滕肖澜:《心居》小说完成于2019年7月。剧本创作是从2019年年底开始,写了一年半。第一次写剧本,确实有挑战。网上有人调侃,原著作者是亲娘,编剧是后妈。我既是亲娘又是后妈,有时候舍不得,有时候又不得不下狠手。因为小说和剧本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亲娘不怕别人背后骂,自己生的孩子怎么着都行,后妈则相对谨慎,瞻前顾后。这玩笑也从某种角度说明问题。小说可以娓娓道来,比较任性随意,而剧本则要在短时间内抓住观众,考虑得会更多。我是一个愿意尝试新事物的人。写惯了小说,也想试试剧本的创作。《心居》剧本创作过程总体还比较顺利。导演、制片和策划等整个主创团队都非常专业,效率也很高,每次稿子交过去,很快就有反馈,给的都是很具体的意见,即便是需要修改,也不是单纯的否定,而是会帮我一起想细节和桥段,重新架构。给了我这个新人很多帮助。我很感激他们,尤其是滕华涛导演,他是能快速引导编剧进入状态、找到感觉的导演。万事开头难,剧本前五集的改动次数最多。前后差不多写了六、七稿吧,到后面就慢慢顺畅了,改得也相对少了。市民的小日子如何用心过出大情怀王雪瑛:《心居》从房子的面子,探入上海市民生活的里子,实打实地拍出家庭生活的镜像。四世同堂的顾家老少都重视周末的家庭聚会。各家生活近况与各类消息的发布,大家庭内大事小事的商量与解决,出场的人物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但家还是有着包容和向心力的,真实地透出上海人居家过日子的苦乐兼具的味道。电视剧中这些活色生香的生活场景演绎着你对家,心居与房子之间关系与内涵的理解?这也是你讲述上海故事的方式吧?滕肖澜:《心居》是以房子为切入点,写形形色色的人物,反映当下上海各阶层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以及背后折射出的价值观的变化。居是面子,心是里子。心放在居前,更多的是写人们心灵的居所,而不仅仅是肉身上的安置。房子是上海人绕不过去的话题。但《心居》更关注的是人性和世情的变化。书写的是当下,也包括对逝去时光的回顾和梳理,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和展望。城市里的人们,不管是老上海人还是新上海人,都在艰难但又津津有味地生活着、努力着。家是小家,日子也是小日子,但只要用心,就能过出大情怀。小说里的上海味道,与剧本里表现上海味道有所不同。小说可以通过主观叙述,字里行间徐徐流露。剧本主要是靠人物台词,但又不能完全用上海方言,毕竟演员说的是普通话。我想提一下金宇澄老师《繁花》里那个著名的不响。不响是吴语,但这两个字落在纸面上毫不违和,即便是北方读者,也能看得明白,却又是充满着地域风情,既准确又余味无穷。这是我努力的方向。我希望在剧本里多用一些能写得出来的上海话,演员可以用普通话说,但一听就是上海人才会说的话。王雪瑛:《 心居》采用双女主设定,剧集开场,就以交叉蒙太奇的手法,对比展现了二位姑嫂一天的生活节奏:顾清俞的早晨伴随着舒缓的瑜伽音乐,冯晓琴的一天从菜场砍价开始;顾清俞是上海土生土长,事业有成的女强人;冯晓琴是新上海人,是上海人家的外来媳妇;冯晓琴和顾清俞是80后同代人,虽然她俩的家庭背景、生长环境、教育程度和文化教养截然不同,但她们都有着自强自立的个性,有着百折不挠的生命力投身生活的大戏。冯晓琴并不弱软,精明中有着买房的执念;顾清俞虽然高冷,清醒中守候着真爱,她们的关系是小说叙述的重点,也是剧情节发展的动力。从小说到电视剧的创作中,你对她们的认识更透彻了,更强化了她们之间的戏剧性张力?从开始到结局,从对峙到理解,你给了她们怎样的成长空间?滕肖澜:《心居》讲述了两位女性的成长。剧集以姑嫂斗法展开,你来我往、见招拆招。眉里眼里,或明或暗。这是两位充满生命力的女性。虽然身份、境遇大相径庭,但她们都是思路清楚、行动力十足,上海话叫夹人头(厉害角色)。所以剧集开始就有点钉头碰铁头、火星撞地球的感觉。随着故事展开,脉络拉长,人物自然而然会变得更立体、更复杂。她们绝非一般意义上那种市井的姑嫂大战,她们的矛盾不仅是出于地域门户的偏见,更多的是两人在价值观和关注点上的不同。她们随后各自所经历的一系列事情,是人在自我认知和成长中必须经历的过程。生活中每个人都是复杂的综合体,不是非黑即白,有时候,恰恰是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灰色部分,才是人物最出彩的地方。最终姑嫂俩达成了和解,其实也是理解,我不能完全原谅你,但我却慢慢懂你了。与对方和解,也是与自己和解。这也是城市中人与人相处最终能达成和谐的一个密码:保持友好的距离,将心比心。王雪瑛:《心居》伊始,围绕着借钱买房,冯晓琴与顾清俞之间已生暗战,顾磊的意外离世更引发了她们之间的正面交锋,到底谁造成了顾磊的意外,她们各自郁积的痛苦,形成爆发的势能。她们各自的成长给演员的演绎提供了发挥的空间。你对童瑶和海清饰演的姑嫂如何评价,她们演出了人物丰富的层次吗?滕肖澜:两位都是非常专业的演员。因为姑嫂身份性格完全不同,冯晓琴比较接地气,而顾清俞十分高冷;冯晓琴可以放得很开,而顾清俞必须端着。所以两位演员在诠释角色的时候,方式风格也不同。她们都演得很好,分寸拿捏准确,把握住了角色。她们都是有成长性的。冯晓琴看似一个依附夫家的市井小媳妇,但遭遇变故后,她开始了寻找自身价值的过程;顾清俞为人处世很理性,但恰恰在爱情上像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才有了后面的闪婚闪离,挫折中成长。随着后续故事的发展,人物变得更丰富、更立体,也会让观众看到两位女主更精彩的演绎。王雪瑛:展翔与施源也是同代人。展翔是顾清俞的不懈追求者,她与他可以商量日常的实际问题,但无法让她投入理想的爱情。施源是顾清俞不倦的初恋者,是她心中的白月光,但难以让她一生相依。展翔没有学历和文凭,凭着过人的魄力和眼光,搭上了房价的快通车,坐拥十几套房产;施源的家教和艺术修养好,英语和琴技佳,本是攻读复旦的苗子,但在命运的交错中上了职校,当了奔波的导游。展翔与施源的对比与反衬,丰富着人物的弧光,你塑造他们的时候,有人物的原型吗?从小说到剧集,施源的人物走向有明显的改动?从人物的塑造,到演员的表演,你对他俩有着怎样的评价?滕肖澜:展翔和施源代表了各自不同的阶层,两人境遇是正好相反。展翔靠炒房,从社会底层变成了富翁,施源出身大户人家,却因为遭遇变故,加上错失买房良机,成了穷光蛋。一贫一富,一俗一雅。从他俩身上,可知世事无常,造化弄人。我写小说,很少有原型。多半是在写作中自然而然地,加上一些周围人或事的影子,比如细节、对白,或是相似的感情投射,让人物更真实。施源是让我格外心酸的一个人。因为我也是知青子女,写起来尤其切肤。我父母二十岁不到支内去了江西,五十多岁才回沪。不管作品里施源的母亲有多么古怪和讨厌,我始终对她怀着三分怜惜。她耿耿于怀施源高考落榜,以致于处境一落千丈。只有知青和他们的子女,才知道考回上海,做一个上海人是多么不易。我在写施源时,怀着这份心情,忍不住眼圈泛红,那些台词几乎没怎么多想,便一古脑地涌了出来。我觉得冯绍峰很好地演出了这个人物的沧桑感和悲剧感,外形上也比较贴近我心目中的施源。展翔是个可爱的人物,豁达又痴情。虽然读书不多,却通达人情。他很仗义,乐于助人,为了顾清俞可以付出一切。小说和剧集里,展翔都是一个很讨喜的形象。张颂文用他的诠释,把这个暴发户身上的喜感展露充分,也因此,当他的一番痴心终究落空时,也更让人觉得唏嘘。狗血只需一个动作而动人是一个过程王雪瑛:文艺作品所展示的生活情境与观众所经历的生活形成呼应,作品里的人物就如同我们的身边人,抬头不见低头见,如《装台》中的顺子,《山海情》中的得宝、得福,《人世间》中的周家兄妹等,这些作品很接地气,引发观众的内心共鸣。从《城中之城》到《心居》,你钟情于叙写上海的故事,城市的日常生活,从人物在时代中的境遇,自我成长的情节形成小说丰富的社会信息与活跃的生活肌理。《心居》以买房直面上海人的生活,叩问现代人的心灵,电视剧开播以来,形成话题冲上热搜,从自己的创作实践中,你是如何理解接地气,如何锤炼写实的能力,如何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呈现时代情绪和百姓生活?要讲好现实题材故事不易,又的确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必修课。滕肖澜:接地气在文艺作品里,其实挺难把握分寸。作品里的生活再怎么接地气,其实也与真实的生活不一样。我们现在说现实主义,不是照搬现实,而是作者经过自己的诠释,让作品中呈现的生活,被绝大多数受众认可,觉得这是真实可信的。如裸妆是化妆的最高境界,化了像没化一样,但裸妆和素面朝天绝对不同。我觉得,作者笔下接地气的生活,理想状态应类似于裸妆,不着痕迹地,略去人人皆知的那部分,而把人与人相处的一些微妙的、真实存在却又容易被忽略的东西凸显出来。王雪瑛:《心居》呈现在变化发展的的都市里,人物在追梦路上的艰辛,寻找吾心安处的过程,没有刻意营造温暖,没有美化主人公,也没有用滤镜来提纯亲情,不是以浪漫和唯美来包装人生真相,而是敢于触摸生活中的意外,人生中的缺憾,你写下的每个人都在艰难而又孜孜不倦地活着的故事中,是不是蕴含着上海人的坚韧与通达?有观众评价《心居》引人入胜的是精明却不失温热的沪上烟火,你如何理解文学的力量在于直面真实,文学的魅力又在于抚慰人心?滕肖澜:《心居》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大团圆结局的作品。你说得很对,我确实想从这个故事里,反映出上海人的坚韧和通达。活着不易,所以必须坚韧,一番风雨,才能直至通达。文艺作品肯定会写到苦难、矛盾、冲突,如果把作者创作时的表情画成表情包,他(她)应该是蹙着眉头,一声叹息,怀着深深的悲悯,即便是笑也是带着泪,而不是眉飞色舞、津津乐道。同时还要憋着劲,笔头松一松,紧一紧,出来的效果就完全不同。狗血与动人,有时候只是一步之遥,比如写一场动人的爱情,之前要有无数个细节的铺垫,读者或观众感受到的浪漫气息,都是作者作了无数理性的工夫和准备:含而不露,你进我退,欲说还休,百转千回……每一步都卡在那个点上。没有硬噱头,每一句话都是恋人间可以想见的对话,场景也是生活中的场景,看似日常和平淡,拼在一起,就是说不出的贴切。狗血可能只需要一个动作,而动人则是一个过程。作者有义务写出这个过程,那怕再难也要写。把这世界的美和爱展现给世人,让人们始终对生活心存善念,怀有慈悲,抱有希望。作者:王雪瑛 滕肖澜
本文地址:http://www.jiemengs.com/html/310c990009.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苹果产品设计走向何方?25 年资深专家离职,艾维时期的关键人物基本走光

致力民族品牌电池,超威电池21年初心不改!

做冰棒选特种兵椰子汁好不好?我认为可以一试

美丽中国实践团:芜湖市垃圾分类现状调研

魔兽世界:暴雪上架国服10.26补丁,新版本已就绪,国服战网复活

早道实力赞助辽宁省“一带一路”日语翻译(口译)大赛

这与宝马5系同级的沃尔沃,为何能卖104.39万?

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襄阳站)圆满落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