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一周年之际,走近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的3个集体——奋战乡村振兴新战场

焦点2024-05-11 01:42:49361

原标题: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一周年之际,全国全国走近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的脱贫脱贫3个集体——奋战乡村振兴新战场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攻坚攻坚

2021年2月25日,总结周年之际走近振兴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表彰党中央、楷模国务院决定,荣誉授予毛相林等10名同志,称号场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等10个集体“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集体在《向祖国英雄致敬》的奋战乐曲声中,荣誉称号获得者们登上人民大会堂的乡村新战领奖台。

他们是全国全国英雄,亦是脱贫脱贫凡人。

时光飞逝,攻坚攻坚他们在乡间忙碌,总结周年之际走近振兴转眼又是一年。榜样的力量,鼓舞斗志,催人奋进。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一周年之际,让我们走近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的集体,看看这些“平凡的英雄”们如何在乡村振兴的新战场,继续创造不平凡的功绩。

塞罕坝机械林场辐射带动周边村民蹚出生态致富路

“绿色银行”开启二次创业

一大早,家住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扣花营村的邢国林,就把自家能容纳100人就餐的农家乐,打扫得干干净净。

“山上有树,就是‘宝库’。”这句话,邢国林常常挂在嘴边。这也是他脱贫致富的最大秘诀。

2003年,靠着4间土房、4张桌子,邢国林成为村里最早吃上“旅游饭”的人。然而,几年前,家人先后患病,不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借了不少外债,曾经的富裕户成了贫困户。

“我也心灰意冷过,但靠着塞罕坝,就不怕富不起来。”邢国林说,茫茫林海就是一座“绿色宝库”,每年前来参观学习、游览观光的人络绎不绝。在当地政府和塞罕坝机械林场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邢国林从零开始开办餐厅、装修民宿,乘着生态旅游的东风顺利脱贫。

东起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西至丰宁满族自治县大滩镇,全长180公里的国家“一号风景大道”,成为当地旅游发展的致富路。地处旅游公路沿线的扣花营村,距离塞罕坝机械林场仅20余公里,也是林场的定点帮扶村。扣花营村的发展与林场同频共振,成为塞罕坝通过生态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写照。

在保证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塞罕坝机械林场陆续打造七星湖湿地公园、塞罕塔、亮兵台、滦河源头等生态旅游文化景区,推动围场县域旅游景区实行一票通游,助力围场文旅产业发展平台和“万家客栈”乡村旅游发展平台建设。据统计,在林场的引领带动下,周边村庄农家乐、手工艺品、土特产品加工等产业逐步形成规模,景区内120余家旅游服务经营场所,每年可提供1万余个就业岗位。

为更好地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生动范例的示范引领作用,林场编制完成《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二次创业”方案》,正式开启新征程。

“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发展离不开周边村民的支持。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也是林场二次创业的主要目标之一。”林场党委书记安长明说。

在二次创业中,塞罕坝机械林场通过劳务用工等形式,吸收周边群众参与森林经营、护林防火等工作,进一步释放林业生态富民功能。同时,开展林下种植羊肚菌、红景天、金莲花等试验研究工作,引导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乡村游、农家乐、养殖业等,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

每至夏秋季节,蘑菇、柴胡、山葱……密林里山珍遍布。“去年,仅仅采山葱,一天最多能卖2000多元。”村民吴素霞说,护好山林就是护住“饭碗”,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郁郁葱葱的塞罕坝林海,成为周边群众致富的“绿色银行”。吴素霞笑着说:“干活就去林场,我们在家门口赚到钱,绿水青山真的变成了金山银山。”

(本报记者 张毓津)

陕西省绥德县郝家桥村发展红色旅游打造美丽乡村

“农村楷模”传递榜样力量

“这一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村现在成了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村。像今天这样的好天气,一大早就有游客从外地赶来游玩。”初春时节,乘车前往陕西省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桥村的路上,司机小李滔滔不绝地介绍着村里红色旅游的发展。

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郝家桥村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村村学习郝家桥,人人学习刘玉厚。从“陕甘宁边区‘农村楷模’”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革命年代的先进村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成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刚进村口,石壁上“传承红色基因,学习劳模精神”12个大字十分醒目。走进村子,展览馆内,讲解员讲述着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件件红色文物背后的故事。对这段历史,今年77岁的村民马兴业已烂熟于心。他主动申请担任乡土讲解员,用地道的陕北话为游客讲述当年的故事。“人越多,我讲得越带劲,就想把革命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村里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建成后,累计接待游客达24万人次。”同行的绥德县人武部部长刘政说,几乎每天都有省内外团体或个人到村里参观学习,大家在这里重温入党誓词,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许多外地游客还喜欢在村里的民宿住几天,体验一下农家生活。

“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以此为理念,郝家桥村探索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模式,让村民讲故事、游客做宣传,展现郝家桥村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新风貌。

“这里已经成了‘网红’景点,不仅增加了旅游收入,还带动了农副产品销售,红色旅游富了村民。”专武干部崔强说。得益于红色旅游,村里的道路、水电、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很大改善,还开通了从郝家桥村到绥德县城的公交专线。2021年,郝家桥村人均年收入超过1.2万元。

崔强介绍,他们将借助绥德县“一馆五址”红色教育基地加速建设的有利时机,针对不同群体推出数条红色教育研学线路,成立由更多退休干部、退役军人、学校师生组成的红色讲解员小分队。

(赵山学 本报特约记者 曹 琦)

力有限公司打造高原智慧能源小镇

“电力天路”插上智慧翅膀

一间间藏式民居崭新整齐,家家门前飘扬着五星红旗,屋顶上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格外耀眼。这里是位于西藏贡嘎县的森布日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安置点,如今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森布日智慧能源小镇。

2019年底,4000余名牧民告别平均海拔5000米的双湖草原,来到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森布日新村定居。“在高原放牧很艰苦,平时生活用电只能靠太阳能蓄电池。阳光充足的时候,两个蓄电池一起供电才能勉强看上电视。”易地搬迁后,村民鲁卓第一次用上“大网电”,“不仅再也不用担心停电,偶尔遇到用电问题,打个电话工作人员很快就上门解决。”

和其他村民一样,鲁卓家屋顶上安装着太阳能光伏板,平均每天能有6元左右的收益。2021年以来,国网山南供电公司、贡嘎县供电公司开展森布日安置点光伏工程项目,在居民安置房及公共配套用房屋顶上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板,降低安置居民用电费用,助力稳收增收。

脱贫攻坚期间,青藏、川藏、藏中3条“电力天路”先后建成,在世界屋脊织起一张坚强可靠的“光明网”“幸福网”。作为社会扶贫力量中的优秀代表,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农电工作部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面向乡村的电力能源供应开启从“用得上”到“用得好”的升级。

在森布日现代牧场,国网贡嘎县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检修相关设备。2021年8月,森布日现代牧场用电数据实现在线实时监测,标志着森布日智慧能源小镇建设取得实质进展,成为西藏首个清洁能源就地消纳满足内需负荷的示范基地。

“今年5月前后,储奶、挤奶、制冷等设备陆续从内地运输过来,预计牧场将迎来用电高峰。”牧场设备负责人李元宝介绍,有了实时监测平台,就能根据数据预测用电峰值,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在森布日“零碳”畜牧产业园区,智慧能源管控系统实现了小镇全域能源系统实时监控、全景分析,通过向企业推送用能报告和优化建议,降低生产成本,推动能源集约高效利用。

“智慧”,是森布日易地搬迁安置居民日常生活的关键词。对此,森布日智慧营业厅客户经理索朗顿珠深有感触。“家里的电器、开关好多都是智能的,通过手机就能远程控制。”他所在的智慧营业厅,还面向小镇居民提供信息化服务,一站式办理电费缴纳、政策查询、业务咨询等。

力将丰富智慧能源应用场景,完善数据接入,实现智慧能源小镇常态化运营。同时,进一步推动乡村清洁用能,提升村民生活电气化水平,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次吉美朵 常 川)(张毓津 曹 琦)

本文地址:http://www.jiemengs.com/html/123a999266.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切尔西近6年首人!官方:帕尔默7球1助当选4月最佳

亚洲象“莫莉”安全抵达昆明动物园

驻滇央企安置房项目这样防震减灾

做好防御准备!云南主汛期即将到来 今年降水偏多

官方:大连英博门将隋维杰被停赛4场 罚款4万

云南水富:聚焦“四大主题”抓好宣传提升效能

暖暖的!每天零时,开远的他们总能吃到“爱心夜宵”

深入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 “云南评议”系统正式上线

友情链接